前言:网上流传着许多考研成功上岸的经验贴,也恭喜成功上岸的同学们,本文章将要分享的是本人2022考研经验贴,也许对将要准备2023考研的你有一定帮助。如果你也想分享你的经验,可以把文章链接或内容回复到本文下方评论区。

一. 基本情况

考研数据: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457万,比2021年增长80万,增幅为21%。

大学学习情况:2018年进入天津理工大学物联网工程专业学习,大二转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大三下成绩总排名专业前10(第8还是第9,Top5%),没拿到保研资格(本专业4个保研名额,一级150多人)。

2022考研报考的是:华南理工大学-软件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硕士,考试科目为 政治、数学一、英语一、408。

总体时间准备是2021年3月份开始,到2021年12月底考试(并不是全部时间,受限于本科学校课程)。

关于为什么选择目标比较高的学校,一是因为高风险带来的是高回报,二是这个科目组合较好调剂(虽然调剂结果会不理想,后面会提到),三是比较自信

二. 各科目准备情况与原因分析

2.1 政治(76分)

我在9月1号之前是完全没动政治的,大家不要被一些公众号带偏,太早开始学习政治并无任何好处,考研政治有四个板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9月1号开始直接看徐涛的强化课,我只把马原部分看了,因为这部分相对抽象、难理解,看完课后直接做 《肖秀荣1000题》 ,后面三个板块我直接硬刷题,第一遍相当于直接背题了,在题目的问法和选项中寻找知识点。后面又大概完整重刷了两遍1000题,差不多就到11月份了。

11月份会出版 《肖秀荣八套卷》 ,我只做了选择题(其实考试并没有多少选择题的原题,只是模拟一下做题的感觉),然后再看看一些B站up主或公众号总结的知识提纲,也可以用小程序看,吃饭、睡觉前看一看就够了。

重头戏在12月份,神书 《肖秀荣四套卷》 出版了,你要做的是尽快把选择题刷完,重点在于分析题。在考研政治里有5道分析题,每道分析题有2小问。《肖秀荣四套卷》意味着有20道分析题,但是里面每个分析题有3小问。我的建议是能全背就全背(我大概都背完了),这样考场上才有墨水可写,但切记后期也不能花太多时间在政治上。还有一些其他老师(腿姐、徐涛)出的试卷,我只挑了一些卷做选择题,选择题能在30+的水平就完全够了。

下面说下怎么背:到那个时候会有很多公众号和B站上所谓的带背视频,我认为不太需要那些,就按照原版答案背就挺好,背的时候找个安静的角落,先把标了颜色的句子读顺了,再慢慢去背,不断重复这个段落。为什么是安静的角落呢?我曾尝试在图书馆 “人山人海” 的大厅中背书,根本背不进去,看个人情况吧。

考完试的感觉:今年马原押的不准,但是也把知道的都写上了,后面的感觉发挥的也不错,注意别把答题卡题目位置写错了,我考试的时候就写错了一道位置,还好及时发现了。总的来说,肖秀荣还是相对可靠。

2.2 英语一(72分)

这个分数考大部分学校也够用了,说不上是拖了后腿。

我在2021年4~5月份先看了一遍刘晓燕语法课,其实说实话没太大必要,可能我英语基础还算好,做题很多时候靠语感,我的建议是不用太认真的看这些语法课,真有空就大概过一遍就行(甚至直接忽略)。

单词:从3月份开始每天背几十个单词,7月份前过了一轮,7到12月每天都不能断,一直背单词,能过多少轮就过多少轮。我用的是 墨墨背单词APP ,相对其他软件还是很好用的。之前为了背单词还自己写了个小程序 香蕉单词 ,纯属浪费了时间。

题目练习7月开始:先准备一份近10年的真题,把最近3年的拿出来先不要动,其他的可按照以下步骤练习。

2021年7月初,先看唐迟阅读课,掌握了里面大概的基础方法后,直接上手真题,直接从2010年真题开始就够了。刚开始的时候对症下药,练阅读就专门做阅读模块,要限时(建议20分钟内一篇),在速度和准确率间适当取舍。

2021年7月底,开始练翻译,推荐唐静翻译课,虽然他的课网络资源比较难找。同时可以开始完形填空的练习,推荐易熙人完形填空课

2021年8月开始大概看下作文,推荐石雷鹏作文课,到了9月底开始发力,基本一天一篇。

新题型(可能是填标题,可能是7选5,看试卷就知道了)因人而异,我觉得这题型相对简单,没看任何老师的课,自己总结方法,无非就是看关键词、排除,没必要花太多时间练。

2021年11月底全真模拟一次近3年真题,12月全真模拟两次近3年真题,然后上考场。全真模拟一定要按照标准时间做,包括涂卡(特别是院校信息、准考证号也要模拟填,考场上倒数几分钟给你慢慢发答题卡,等填完信息都开考几分钟了,会压缩自己的做题时间,这也是我很惊讶的地方,这么大型的考试连条形码都还没普及)。

我的做题顺序是:大作文->小作文->4篇阅读->新题型->翻译->完形填空

为什么把完形填空放最后,因为它0.5分一个选择题,性价比低,所以平时练习错7个以内就算优秀。

由于考场看不到时间(位置在角落,钟表反光),没把握好,完形填空没做完。

不要因为四级、六级没过或成绩不好就觉得考不好,只要你认真学了英语就会有回报。

2.3 数学一(77分)

这是惨不忍睹的一科,大家可以看我的学习过程引以为戒,或者帮我分析一下问题。

2021年2月底开始,一开始跟的是汤家凤基础班,汤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上课笔记全手写,不放PPT,前期我照着视频笔记全抄了一遍,然后断断续续做了 《汤家凤1800》基础篇 题目,没做入门篇。

由于大三还有课,只能每天课上做一点点,然后晚自习找个空教室再练练,这样一直持续到了4月份。最惨的地方在于当时华工还没说要改数一,所以我按照数二的节奏复习,比较缓慢。

到了4月底开始看李永乐线代基础课,老师很给力,确实是线代王,然后做了配套的小程序题目,到这里也许你就会发现,练习的题量是不是偏少了。

噩梦的6月份来了,由于课程设计、实验课、期末考试占用大量时间,这个月很多时间都没在学习考研上,相当于复习区间存在了一个断层,想考研的同学们要注意这个问题。

7月份,我申请暑假留校没有回家,在学校图书馆学习。

得知专业课改成数一了,不仅要开始看武忠祥强化课,还得补上没学的基础课内容,老师确实普及了很多基础课没注意到的问题,也教了很多创新的方法。但它一节课2-3个小时,而且要理解、吸收去看,会占用很多时间,前期我每天看1节,但是没有做相应的练习,这就是一个严重错误。到了7月底我才意识到做题的重要性,开始做配套的《辅导讲义》,但是考虑到后续的大量内容,并没有很踏实的做好,急急忙忙就开始刷 《660题》 了。

刷题的过程也是痛苦,本来数学基础就不好,做题一波三折,5题可能有3题不会写,为了速度我就采取了一个方法,每天写几道,做一题看一下答案。这就是又一个错误了,基础知识没弄明白不要急着刷题,或者说题太难了就换简单一点的先入门,前期题量不够导致我暑假很被动去赶进度。但是题量又要求速度,我没办法平衡好这组矛盾。平时到图书馆了,九点多开始做下《660题》,有时做到十一点半了才做了5题,这速度真是令人堪忧,基本上是边做题边找知识点了。

除此之外,7月底还得看李永乐线代强化课,我存在同样的问题,看完视频没有及时练习相应题目,巩固基础。因为想着8月初还得学概率论。我概率论跟的是余炳森老师,老师讲的很好,也没什么问题,但相应的课后练习只做了一点点。

整个暑假都处在看视频学习,感觉学了很多,做题好像又不太会的感觉,大佬们有没有好的方法?在看视频课和做题之间平衡,也许是我数学强化开始的太晚了?

这种速度可想而知,《660题》到了9月中旬才刷完,此时看公众号要二刷,匆匆忙忙把之前写在笔记上的错题看了一遍,到了10月初就开真题了。

10月初,开始从2007年真题做起,感觉最明显的是题貌似不难,但是限时总是做不完。首先是选择填空题就经常超时了,经常需要50min+才能做完,而且很少有错4个以内的情况。周围考数二的同学好像都做得不错,分也挺高,难道是数一难?还是我的个人问题?到了14年真题开始就感觉题目开始总体偏难,17年简单了一点,其它年份的题我做的有时真是惨不忍睹,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也许前期基础没打好就是这样。还是要推荐一下李艳芳老师真题解析视频,在B站上就能搜到,是我见到所有视频里讲的最好的。

11月份大家都开始做 《李林六套卷》 ,我也开始上手。结果可想而知,做起来及其不顺手,难度很大,每套都没能限时做完,而且有的题目方法很偏、怪,显然比考研难度高。此时B站上还是有很多大佬在秀成绩的,数二的有不少130+,数一的也有很多100+的,不过也别太被这些影响了,没到最后一刻这些分数都是浮云。

个人认为最难的地方在于数一需要的逻辑思维太强了,难点在于数一比数二多出来的部分,包括无穷级数空间解析几何多元积分学,各种斯托克斯公式高斯公式线面积分的组合拳打到我脸上,我闪也闪不掉,直接一波白给。不过后来逐渐找到解题套路了,但依然缺乏的是计算能力和速度。除此之外,近些年线性代数和概率论难度也有所增大,选择填空错误率也降不下来,总之有点措手不及了。当然,我也看到很多B站up主上传的100分、120分保命课程,但都到11月份了这些真的有用吗?现实会告诉你后期学数学的时间越来越少。

到了12月份, 《李林四套卷》 只做了两套,也没怎么估分,做的也不是很理想,大部分时间被刷其他科目真题、背政治弄没了,看数学的时间越来越少。虽然知道自己的题量不足了,还是试探性的做了一些 《李林880》 的题目,但没形成体系,用处也不大了。

所以总的下来,我的题量 = 《汤家凤1800》基础篇 +《660题》+ 部分《武忠祥高等数学辅导讲义》+ 部分《余炳森概率论辅导讲义》+ 部分《李林四/六套卷》+ 真题,而且没有全部弄懂,题量貌似太少了。

给大家的建议是:一定要多踏实做题,正视不足并努力弥补,对于普通选手来说,少看B站所谓的技巧法,我们缺的不是技巧,是基础方法都达不到要求。

考试结果:选填大概有50分(满分80),说明大题只得了30分不到。

2.4 专业课408(89分)

这是我没想到会考这么差的,当时考完也没对答案,现在也不知道错哪了。

我开始准备408(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是7月初,其实这时候开始都有点晚了,强烈建议7月前就得开始。

首先大概过了一遍王道基础课,但是毕竟有四本书,我选择先看完视频,然后做点笔记,再做对应的课后选择题,大题先一概不管。这个过程太艰苦了,任务量太大,到了8月底才勉强过完一遍(后面很多视频课我都没看),甚至睡觉会梦到自己没学完计组就上考场了(因为计组难度是里面最大的,难度天花板)。然后9月初开始所谓的二刷,把选择题错题看了下,然后挑点大题来做。二刷过程持续到了十月中旬,这个时候不得不开真题了,从09年开始做,基本上两天一套,做完差不多就11月底了。

真题里面有很多套路题,解题思路很像,这种可以理解为送分题,难点在于几门课综合起来考的应用题,有时候计组出的会很奇怪,但是一看答案和解析又恍然大悟,学完这些东西还是能了解到很多本科遗漏的知识点,更全面的了解一台计算机是怎么工作的,挺有趣。但这是应试考试啊,11月底我购入了研芝士的四套模拟题,强烈不推荐购买,题目印刷错误百出,而且答案解析有的也对不上,可以说完全是为了割韭菜了。

平时做选择题时间还是挺赶的,1个小时内基本都做不完,40个选择题我一般错3-8个,计组和计网错误率较高。

上了考场我好像花了一个多小时,后面做题也有点赶。总的来说就是没有太多时间犹豫,选择题平均2分钟内1题。

大题全靠近年真题练出来的,可能效果并不好,后期因为时间原因,也没看王道的强化课,我认为有难度的还是计组的数据通路大题,操作系统的文件大题,估计考试没答好。

说实话考了这个分数,我也不好意思说我本科读的是计算机,毕竟许多跨考生从零开始都能学到100+分。

想学好408一定要沉住气,别太晚开始(7月初已经算最晚了),否则后期会很被动,而且经常会忧虑,认为自己学不完了,那种紧张感和压迫感很影响复习质量,其他没什么好建议了,毕竟自己考的也不好。

三. 作息安排、图书馆等情况

从3月到6月底都是正常上课时间作息,没课平时8点多到图书馆,还是有不少座位的,得益于我们学校考研氛围没那么浓厚,我看有的学校早上6点图书馆门口就排长队了,简直离离原上谱。

晚上下课了会选择到空教室学习,一般是18:30到22:00左右,该干啥就干啥。

暑假作息表:早上7:50左右到图书馆,早上先做数学题,然后看下英语,中午吃饭回宿舍睡觉。下午14:30左右到图书馆,开始看数学视频课,17:30左右结束(筋疲力尽),再练下英语,然后吃完晚饭看专业课。

不得不说我对本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很不满意,暑假每天晚上8点半学的正在状态,值班大爷就会在大厅粗暴的叫喊赶人,然后闭馆。我不知道其他学校情况咋样,晚上8点半就闭馆(开学后为9点半),回宿舍状态全无,炎热的夏天也有点令人烦躁,开了空调又想睡觉。

除此之外,暑假前两个星期只开放有限区域,没有位置的时候只能坐到图书馆走廊边缘位置,到了晚上光线昏暗,十分伤眼,后来因为疫情管控才开放大全部区域,有点让我哭笑不得。

占座问题一开始也十分严重,一人内卷,人人参与,我亲眼看见一个同学在位置上放了东西,有连续好几天都不来。后面图书馆会开始清物品,不提供相应位置摆放,很多同学反应没有地方放书。

所以我使用的是Surface Go + 部分纸质资料的解决方案,大部分学习都在我平板电脑上进行,只能说有利有弊,方便了携带,无需在图书馆找地方放书,但是书写体验比纸质差不少。

暑假结束后,我们学校要求学生到校外实习(很耽误时间),校内实习的名额要早联系老师,大部分同学都处于边实习边考研的情况(学校本身也不太支持考研,以推荐找工作为主),综合各种情况,要合理调节自己的日程安排。

考研前几个月,图书馆人数会渐渐变多,大家起的也越来越早。我一般早上6:50起床,7:05出门,骑共享单车7:13左右到二食堂,7:25左右从饭堂出来,然后7:30到图书馆(刚好开馆)。然后中午12:30去饭堂吃饭,回到宿舍13:10左右。午觉14:10左右起床,到图书馆14:30左右。晚上18:30去饭堂,19:30到图书馆。然后21:30闭馆,22:10左右回到宿舍。

我认为考研没必要比谁起的早,学的晚,效率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效率不高,很容易陷入精神疲劳的内耗当中,很多时候做的会是无用功。到了10月份会比较焦虑,周围有很多优秀的同学已经保研了,而自己还在原地打转。

还要注意的是保持身体健康,例如在图书馆长时间使用耳机,耳道会感到不适,包括感冒也会影响复习状态。

除此之外,后期宿舍内部作息时间一定要协调好,不同作息时间的同学容易相互影响,最后闹得不愉快。

总结来说,3-5月要上课,平均每天能学2-3个小时,6月份大部分时间没法学(实验课、报告、期末考试),7-8月才能全身心投入复习,后面又有校内实习等杂事,对于复习科目多的同学时间非常赶,所以一定要权衡是否报难度比较高11408。

四. 国家线与复试线

2022-03-11下午公布了2022考研国家线,工学(学术学位)与电子信息(专业学位)均为273分,比2021高了10分。

近三年:2020 264分 / 2021 263分 / 2022 273分

虽然偶数年题目偏难,但分数线仍然上涨,和大部分学校缩招统考,扩招保研,且报名人数上涨有一定关系。

2022-03-18 华工软院公布复试名单,软专355,软学327,有的人想着抄底,结果从山底抄到了山顶,这时候才真切感觉到选择大于努力的含义。

五. 春招

考研一志愿失败后,冷静了几天,就开始着手写简历,试试春招,结果是惨淡收尾。

原因很多:春招机会少,卡学历,准备时间少(八股文没背好),后端岗位比较卷。

春招总结

六. 调剂经验

为什么说调剂结果会不理想呢,主要原因是目前计算机考研很火热,大部分学校已经不缺名额了,下面以深圳技术大学(深圳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调剂为例,看看2021年的调剂情况。

深圳技术大学在2021年可调剂的计算机相关专业有 085400电子信息(计算机技术-专硕)、08120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硕),考试科目与我所考相同,要求政治、数学一、英语一、408。

一志愿录取情况:085400专硕最低分304,081200学硕最低273,并没有招满(一志愿报的人少,大部分没过国家线)。调剂情况:085400专硕最低分353,081200学硕最低360(最高395),很明显可以看出,调剂的代价是非常大的,这名考395的同学很可能是冲击了C9级别的学硕被刷下来了。

[2022/04/08 更新]

调剂的过程很艰辛,因为大部分学生报考计算机相关专业研究生,而目标都比较高,但名额有限,因此很多人最后要走上调剂的道路。今年的调剂系统是4月6号才开放,在这个时间之前,网上有很多调剂信息,可以多关注 小木虫 这个平台,很多学校课题组会在上面发布信息。如果你的初试分数比较高,或者你的本科好,可以发邮件海投。像我这种分不高,本科是双非的同学,发出去的邮件往往了无音讯。除此之外,你还得知道一些规则:408可调任何自命题(但分数相对劣势),自命题不可调408,能否专硕调剂到学硕看学校要求。

2022/02/28 投递【哈工程青岛 计算机相关课题组(22自命题)】,结果毫无音讯,后来网传说是要360分以上。

2022/02/28 投递【燕山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仪器系课题组人工智能(11自命题)】,有反馈并且加了小群,但招生名额很少。

2022/02/28 投递【华南师范 生物光子研究院庄正飞课题组(22自命题)】,说是要招2个安卓开发方向,有邮件反馈3/14预面试,等了3小时,面试2分钟结束,后面无消息(应该是研究生主持面试,很敷衍,打断自我介绍,随便问了下项目)。据说这个课题组很海,如果本科不好且分不高可以不用浪费时间。

后来看到消息,燕山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技术(11408)有大量调剂名额,便加群作为备选。还咨询了北京工商大学、温州大学等。

2022/04/06 调剂系统正式开放,我填写了【深圳大学-师范学院-人工智能(专硕)】,【汕头大学-工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硕)】,【河北工业大学-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人工智能(专硕)】,随后第二天收到了深大和汕大的复试通知。

2022/04/07 汕大复试,名单:https://eng.stu.edu.cn/info/1081/2721.htm (同方向调剂初试排名第5)

2022/04/08 汕大公布学硕复试成绩:https://eng.stu.edu.cn/info/1081/2726.htm (同方向复试排名第3,总成绩第3)

2022/05/06 汕大研究生院公布拟录取名单:http://www.gs.stu.edu.cn/list/81/post/eafdd99b-3447-4ae4-a61c-af48725d77c4

最后放弃深大的原因是它复试太晚,并且是教育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如果放弃汕大的拟录取通知,风险比较高。虽然最后没有能上985、211学校,但也算为22考研画上了句号。

提示:报考11408专硕的可以试着调11408学硕,我这个分数附近的有人调到了安徽农业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的学硕。一定要注意学校的调剂系统开放时间,如果开放时间很长,希望会比较小。除此之外,汕头大学已经改考408,想调回广东的话可以试试,广工软学11408今年调到340+左右,大部分都是华工落榜调剂过去的,深大则是留给高分选手(除了交叉学科)。

七. 报考建议

报考院校的时候推荐结合自身高考情况、目标院校情况、大学期间学习情况综合判定,现在你所看到的上岸分享终究是少部分人,还有大多数没能考好(比如我)的人是没有分享心得的,造成了一种好学校研究生特别好考的假象,这就是幸存者偏差。

但也不要过度否定自己,有很多公众号会借用考生的焦虑心理大肆宣传考研难度很大,人数很多,以此达到蹭流量或者让你有报培训班的冲动。像我今年报考华工,往年电子信息校线是310,单科50/50/70/70,在我考的刚过校线(肯定过不了院线)的情况下,排名132(包含推免生59名),意味着我在统考生中排名73,你也可以理解为只有70多名同学能过华工软专的校线(报名大概有400人),大部分人并不是真正的竞争对手,不要被所谓的报录比吓到了,看往年录取分数是最直观的。

近几年可以感受到的是,推免名额(保研)越来越多,好学校不断扩招推免生,相对来说统考名额在不断缩小。

选择大于努力,一定要牢记这句话,我身边同学有291上岸河工大(211,11408),312上岸大连理工(985,11自命题),进行合适的决策也是考研的一部分。

所以,考研成功=合适的选择+基础+努力+天赋,希望我的经历能帮助到你,祝大家能考到理想的学校。

八. 图集分享

https://www.515code.com/photos/kaoyan

九. 说明

本文所涉及的考研机构或老师均为个人选择,仅供参考。